站内信息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中心信息
急与智:一座万亿城市的安全感
发布时间:2021-09-13 19:57 作者: 来源:南方杂志  字体:  打印 分享至:

9.14.1(1).jpg

  在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智慧安全佛山就像一个“智慧大脑”,实时感知城市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

  疫情反弹、燃气爆炸、暴雨内涝、隧道透水……过去几个月,一起起突发事件为城市安全敲响警钟,全方位考验城市的应急能力。

  “谁也不知道下一场特大暴雨会降在哪个城市,每个城市决策者都在思考该如何应对。”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广东分院、佛山城市安全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王飞在郑州特大暴雨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佛山市领导提出建议。很快,这些建议被采纳应用在“智慧安全佛山”一期项目中。这一项目自2019年10月正式启动,一直在边建边用中筑牢城市安全底线。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佛山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时刻面临着安全风险体量大、点多面广的城市管理难题。如何让城市更智慧更安全?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正改写着佛山城市安全的逻辑。


消除盲区

  “可燃气体浓度超限报警,实时报警浓度值5.22%Vol……”2020年3月21日一早,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值班人员收到禅城区一则警讯。

  该报警点位于两条道路交叉口的广场上,周围车流量、人流量巨大,有多个公交车站、菜市场、幼儿园、小学、小区,一旦发生燃爆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监测中心立即将警情推送至燃气公司。燃气公司快速响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复核,确认燃气井内阀门老化导致燃气微小泄漏,现场展开抢修堵漏,成功化险为夷。

  这样的报警处置,每月平均有400多起,其中不乏台风防御、森林火情、高风险企业安全、电梯困人等多种类型。目前,佛山常住人口达950万,各类风险点、危险源、危化企业数以千计。如能真正把城市安全风险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无疑是最理想状态。

  在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智慧安全佛山”就像一个“智慧大脑”,实时感知城市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城市安全风险一张图”上,一个个痛点、堵点、难点闪烁其间。

  “2012年以来,佛山已开展了3次全市范围的安全生产风险分析评估,全面梳理、辨识、分析、评估城市安全运行的薄弱环节和部位,共4880个风险点。” 佛山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魏钰说。

  针对风险评估结果,“智慧安全佛山”一期项目确立了桥梁、燃气、消防、排水、电梯、轨道、道路运输、林火、高危企业等九大监测专项,布设万余套前端传感器,对各类风险点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和自动预警,实现城市安全治理全景呈现、精准预警。

  “城市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生命体。我们将城市安全感知神经触角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安全风险防控网。”魏钰表示。

科技赋能,让传统管理模式中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安全风险得以最大程度避免。例如,消防安全专项可对试点单位重点部位的电缆温度和剩余电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感知结果超过阈值,就会立即报警。相比传统应急管理,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大应急”格局

  在7×24小时运转的城市安全“智慧大脑”内部,庞大繁杂、专业性强的数据源源融入,为“智慧大脑”注入硬核支撑。

  佛山市应急管理局应急中心负责人介绍,此前由于安全管理职责分属不同职能部门,各单位排查的风险监测数据互不相通,彼此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2019年,佛山市携手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正式启动“智慧安全佛山”一期项目建设,总投资额2.26亿元,构建城市安全治理“一网统管”体系。经过近一年摸排调研、沟通梳理,智慧安全佛山对城市安全数据信息进行全领域数据融合,整合汇聚全市34个单位7492.8万条基础数据、15218路监控视频等数据,形成城市安全大数据资源池,数据总量超过22TB,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融合共享。

  “一旦发生异常,我们很快就能形成对应的分析研判报告。”王飞表示,城市安全“智慧大脑”根据实时监测数据、风险预警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及管理信息等,定期为各级各部门决策者提供专题分析评估和趋势预测报告,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形成闭环。

  没有部门之间的协同,“一网统管”很容易变成“一纸空谈”。在佛山市应急管理局统筹下,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联动、及时高效、统一监测的城市安全主动和科技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大安全、大应急”合力。

  从数据共享到应急联动,“大应急”格局离不开制度的设计完善。2018年9月,佛山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四位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佛山智慧安全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5个区政府和28个市级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推进佛山智慧安全城市建设。与此同时,编制了《佛山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2019—2022年)》,坚持全市“一盘棋”集约建设、统筹发展,最大限度减少重复建设。


实战!实战!

  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城市安全“智慧大脑”平时是监测中心、研究中心,战时则是防抗救相结合的全市全灾种指挥中心。

  “所有技术的价值在于实用,如果到了现场不管用,就是失败!”魏钰说。

  而极端状态下的城市往往被“打回原形”,断电、断路、断网时有发生,如何保障通信?怎样展开救援?

  两年前,高明“12·5”森林火灾就曾遭遇类似情况。那是广东近年来发生的一次最危险、最危急、最大的森林火灾,经过上万人5天5夜奋力扑救,最终扑灭大火。“当时万名救援人员聚集一个地方,附近基站承载不了,手机就打不出去。”王飞回忆道。

  吸取前车之鉴的佛山,不断加强应急现场指挥通信系统建设,确保事故灾害一线、现场指挥部、后方指挥中心在公网中断、电力中断、道路中断极端情况下保持通信畅通。

  登上“佛山应急”通信指挥车,无人机、云台摄像机、卫星电话等一应俱全,在应急事件处置中,这辆指挥车可以直接开到前线作为移动指挥部,与后方指挥中心和一线指战员进行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后方的“智慧大脑”能够结合现场态势、模型分析和专家会商结果,智能生成应急指挥调度方案和专题分析报告,为现场指挥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在魏钰看来,巨灾面前,除了积极做好防御,关键是要强化底线思维,持续找准薄弱环节,尽量减少损失,“不是一两次演练就够了”。

  而目前制约极端天气事件响应能力的一大短板,是基层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基础薄弱。怎样让信息化“武装到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末端快速反应能力,避免层层等命令,是智慧应急必须回答的另一个问题。

  打开“智安佛山”微信小程序,就是一个市区镇村四级应急指挥网络。指挥中心随时可向全市近2万名基层一线人员精准推送风雨水情、一键下达任务指令、实时跟踪工作状态、随时随地视频连线,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比如防汛防台风期间,根据响应级别,基层一线人员会接受指挥中心的按需调配。通过小程序,指挥中心不仅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地理位置,还可随时随地视频连线,实现扁平化的指挥调度,为抢险救灾争取宝贵时间。”王飞说。


守望相助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认为,与农村相比,城市的高强度土地开发和高密度人口聚集,意味着在灾害面前脆弱性更强,巨灾带来的损失也会更大。城市不能碰得头破血流后,才真正关注和改善应急管理能力。

  为提升灾害事故应对能力,近年来佛山市应急管理局把专业应急队伍建起来、把民间救援力量统起来、把社会志愿力量聚起来,通过与科技融合、与制度契合,探索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之路。

  河南洪涝灾害发生后,佛山先后派出4支应急抢险队千里驰援,其中既有菠萝救援服务中心救援队这样的专业应急队伍,也有主动请缨的南狮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为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他们日夜奋战一线,并联动爱心企业捐资捐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救灾抢险的非常之举,也是应急管理的常态模式。

  “一座城市不可能把所有的应急救援力量全部建设完善,因此互相合作是目前应急管理建设过程中的最优解。”魏钰表示,目前佛山已先后与珠海、肇庆、云浮签订城市安全联动合作协议,区域性的城市群安全联动合作机制逐渐成熟。

  去年肇庆市端州区突发山火,这一联动合作机制经受了首次“烤验”。火灾发生后,根据省应急管理厅指挥调度和肇庆市应急管理局邀请,佛山立即派出36名队员驰援肇庆。同时城市安全监测中心持续监测当地气象信息,研判火场周边情况,与前方救援队员视频连线,指挥调度前线扑救。

  在守望相助与合作共赢中,不仅佛山的“安全感”更强了,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安全治理带来新的启示。“通过佛山牵头,打造全国第一个跨城市安全应急联动合作机制,让我看到了未来应急管理模式的新范本。”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宏永说。


关联稿件:
附件下载:
佛山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轻工三路8号
监督投诉电话:12345,12350 监督投诉传真:83992737 网站标识码:4406000009
监督投诉电子邮箱: fsaj@foshan.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469号

粤ICP备0608442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