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信息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安全生产要闻
交流互鉴,紧密合作!携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0-19 19:50 作者: 来源:佛山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打印 分享至:

  10月18日-20日,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联合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承办的第十届粤港澳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在香港举行。香港职安局、劳工处,澳门劳工事务局和珠三角九市应急管理局等有关领导、嘉宾齐聚大湾区职安健座谈会暨香港职安局35周年庆典活动。佛山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魏钰受邀发表现场演讲,与参会嘉宾共话大湾区安全发展。

12.jpg

13.jpg

14.jpg

  近年来,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的指导帮助下,佛山市自2019年启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应急管理“12345”经验,即“一条红线、两种思维、三种模式、四个衔接、五种能力”,有力确保了全市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22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创历史新低,同比分别下降46.7%和45.1%,连续5年实现“双位数”下降。2022年4月,经国家应急管理部批准,佛山市应急管理局荣获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应急管理厅联合授予的全省唯一的“集体二等功”。

15.jpg

  为全国首批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佛山市为破解城市安全管理难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智慧安全佛山”项目,打造“1+3+N”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模式,近3年累计处置台风防御、森林火情、燃气泄漏、地面塌陷等各类警情12076起。2023年9月,接踵登陆广东的台风“苏拉”“海葵”致灾风险高,对佛山造成严重威胁。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通过严密持续追踪台风动态,动态监测降雨情况和江河水情,滚动更新编制台风研判分析报告,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相关要求,做到了转移安置“不落一人”。2022年6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珠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北江干流的洪峰流量达到了“百年一遇”。佛山市果断作出决策,成功应对了洪水侵袭,做到了人员“零伤亡”。

  除了科技赋能外,佛山市还注重融合创新,工作一体化推进,在组建应急管理“智囊团”、创新安责险模式、建强应急救援尖兵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16.jpg

  魏钰表示,“大湾区城市群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必将进一步加强合作、突出重点,为推动中国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下一步,佛山应急将围绕《粤港澳应急管理合作暨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合作框架协议》的四大方面与其他大湾区城市进行深化合作。

17.jpg

18.jpg

  01 在信息共享方面,参与各方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协商建立突发事件信息通报制度,设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通报专线,提升协同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故灾害的时效性,对于极有可能影响到合作方的跨区域事故灾害,或情况紧急需要请求合作方支援的重大事故灾害,建立远程视频会商研判机制。

  02 在资源共用方面,充分发挥港澳科技优势和广东产业优势,加强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合作,依托各方智慧安全城市建设成果,探索建立标准统一、数据开放、信息互通的应急管理应用平台,实现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数据及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专家等应急管理数据的共享共用。

  03 在队伍共训方面,协商建立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及应急演练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各类多方参与、实战性强的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通过邀请合作方派员观摩、组建联合评估小组、联合举办小规模专项演练等形式,增进了解、磨合机制、锻炼队伍,不断提高各方应急救援队伍的事故灾害理论水平和实战处置能力,共同提高应对处置跨区域事故灾害的协同作战能力。

  04 在文化共建方面,推动各方协商建立安全文化交流与应急人才培养制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文化技术交流,通过定期召开专题论坛、学术交流、实地考察、专题培训及互派人员学习锻炼等多种组织形式,常态化开展危险化学品、防汛防涝、水上救援、地质灾害抢险等技术交流合作和安全文化宣传合作。

  共同努力提高城市安全发展水平,形成区域防灾减灾强大合力。

关联稿件:
附件下载:
佛山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轻工三路8号
监督投诉电话:12345,12350 监督投诉传真:83992737 网站标识码:4406000009
监督投诉电子邮箱: fsaj@foshan.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469号

粤ICP备06084420号

--